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李凤虎河南日报社全媒体记者陈萌萌通讯员通讯员夏天张壮伟/文图早春三月,走进夏邑县郭店镇何集村,处处散发着盎然的春意和活力。“都知道我们村的木业是出了名的,但是我们的养殖、种植和食品加工也毫不逊色。”3月24日,村民何瑞莲乐呵呵地说,在这里春季也是收获的季节。春季何来收获?这一切,得益于该村产业的不断壮大。从该村原来仅有一台功率不足千瓦/时的变压器,变成现在10台功率千瓦/时的变压器,就可看出产业共振的频率和波长。该村已形成“木业搭起致富桥、西瓜圆了致富梦、蛋鸭唱响致富曲、食品拉长致富链”四大特色优势产业。去年,该村纳税余万元。该村先后荣获“河南省卫生村”“商丘市产业兴旺村”。该村党支部被评为“商丘市先进党支部”,支部书记王金安被评为年度“十佳支部书记”。走进何集村夏邑县富华木业有限公司,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成方连片,集中晾晒的木板,不远处的加工厂内,工人正忙着去皮、刨木、切片……一张张板皮经过一道道工序从机器端输出,随即通过叉车送去热压定型、打磨抛光,直至形成完美的实木板材。“我今年65岁了,俺两口自从到了板厂工作,一个月能挣六七千元工资,一年到头除去开销还能存三四万元,在家门口干活,还能接送孙子上下学。”该村村民孙连英说。据了解,夏邑县富华木业有限公司成立于年,是该村党支部书记王金安领头创办的,通过木材加工销售,拓宽了致富渠道。该公司现有员工22人,其中有12人为脱贫户,在板厂务工让他们年增收4万元到6万元,对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果起到了重要作用。该村木材加工厂最多时有40余家,成规模的有8家,全村常年在木材加工厂干活的村民余人,从事相关产业的村民余人,有效带动了村民增收致富。在何集村,木材加工只是发展较早的一个产业,近几年,西瓜种植面积也不断扩大,形成了又一个支柱产业。“我从年开始种西瓜,当时只有30亩,在县农广校专家的指导下,种植管理技术不断提高,市场行情逐步稳定,今年我种了50亩。”42岁的西瓜种植能手何海涛笑着说。在何海涛的西瓜大棚里,他蹲下身来,仔细察看西瓜根部,“你看,个别西瓜苗嫁接亲和度不好,影响养分的吸收,移栽时要逐棵修复。把大豆煮熟做成有机肥做底肥西瓜会更甜。”说起西瓜种植,何海涛头头是道:“我们村有20多户瓜农,一年之中农广校老师多次到我们这里进行现场指导,我们的西瓜,无论是产量,还是品质都非常好,深受外地消费者的青睐。”“这一片二十棚,‘五一’前上市,主要销往北京、上海、杭州、南京、武汉等大中城市,亩纯收入突破万元。”何海涛说,他种植西瓜已4年多了,现在50亩地,从传统的“”西瓜品种到现在的“美都”“中蜜”“麒麟”等品种越来越多,市场越来越广,收入也日渐攀升。“这50亩的西瓜,就像我的‘孩子’,我每天都要把这棚转一遍,晚上到家一看手机,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9618.html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96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