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谷雨(《重新发现商丘》主编)枢纽,源于《文心雕龙·序志》,其基本解释指重要的部分,事物相互联系的中心环节,也指重要的地点或事物关键之处。在《枢纽年的中国》一书中,作者从时间和空间两个角度阐述了年来,中国一直作为世界的枢纽而存在。全世界的资源、信息、秩序、资本流经中国,经过改革开放40周年的洗礼,创造了中国奇迹。当然,中国激荡40年的变化抛开社会发展的必然之外,中国的人口、资源、技术、政体等要素的流动整合,以及时代浪潮下各领域的精英崛起对行业的引领都促成了中国在新一轮国际竞争秩序的地位。商丘需要重新发现自身资源禀赋同样,我们重新审视商丘转型发展自身真正的优势资源禀赋时,应该对商丘经济发展有更清晰的认知,从而推动新的变革力量主导商丘未来区域经济发展。一、隋唐大运河码头记录商丘繁华历史商丘隋唐大运河通济渠段,呈西北—东南流向,沿途经过睢县、宁陵县、梁园区、睢阳区、虞城县、夏邑县、永城市7个县(市、区)。宋景德三年,升宋州为应天府,大中祥符七年,应天府诏升为南京,商丘为宋朝陪都,地位十分重要。通济渠商丘古城南关段、通济渠商丘夏邑段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历史上,但凡枢纽位置的城市经济要好过非枢纽区位城市,商丘也不例外,商丘在隋唐大运河隋唐时期经济一度繁荣,古代航运枢纽地位已经显现,从大运河故道内出土大量的古代陶、瓷器便有利印证了商丘枢纽经济的历史。隋唐大运河流经图(谷雨摄)通过隋唐大运河,商丘加强了与外部的商贸联系,将本地的缫丝、农产品通过海上贸易送达需要之处,同时换回来本地稀缺物品。这种地域经济差异所蕴藏的价值便是枢纽区位所拥有的先天地利。而运河经济也推升了商丘在全国的地位,隋唐以及宋朝时期,商丘(又宋州、应天府)无论在地域范围还是经济贸易、文化教育等方面都位列全国前列,经济上的繁荣也造就了彼时应天书院的辉煌,作为全国书院教育翘楚之位的应天书院为国家培养了大批栋梁之材,为治国利民贡献了力量。虽然隋唐大运河之于商丘现在仅仅剩下遗址遗产,但是其枢纽经济历史史实和战略意义影响深远。隋唐大运河对商丘经济的影响有力验证了商丘自古以来的枢纽区位和辐辏之地优势。商丘要注重人才创新和引用机制的建设二、商丘枢纽型经济的逻辑分析通俗讲,枢纽经济,就是利用该地区的交通、地理优势位置,让资本、人才、信息、产业在该地区交汇整合,从而带动该区域的经济发展。很明显,枢纽经济的要素需要该地区在地理空间上有优势,在交通打造上是一个重要的节点和中心。商丘发展枢纽型经济,对于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以及契合河南省内的发展规划具有现实意义。商丘是苏鲁豫皖四省结合部,是河南东部桥头堡,区位优势具备发展枢纽型经济的先决条件,交通上,商丘正在构建以高铁、公路、航空、内河航运为一体的立体综合交通系统,交通的优势让其城区周边辐射的消费增长需求显现,特色产业的构造以及商丘古城旅游的重量级的开发复建为商丘经济内生性增量埋下伏笔。商丘应加快围绕铁路交通枢纽的产业经济全国首个城市枢纽经济发展规划《商丘市枢纽经济发展规划》明确商丘发展枢纽经济的定位和目标、核心,提出培育枢纽产业集群和枢纽经济区,实现枢纽经济规模化扩张。根据规划,到年,商丘枢纽经济发展所需的重点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完成。枢纽服务平台基本形成,交通与物流运营体系、产业服务体系、国际贸易与结算平台、呼叫服务中心等服务平台全面投入使用,枢纽产业集群初步形成集聚发展态势。到年,商丘枢纽经济发展取得显著成效,形成具有商丘特色的枢纽经济发展模式,成为商丘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引擎。商丘需构建一个在国际社会上的鲜明符号在新的城市竞争格局下,一个城市的发展不仅仅对标自身以及周边,一个新的趋势是城市需要构建在国际社会的某一个鲜明符号的话语权。纽约、伦敦、香港几乎承担了辐射全球的金融功能,成为影响全球金融变化的中心城市,信息、资本、人才、资源、科技等要素在这些功能枢纽地区聚合,从而带动该城市其他产业的繁荣,属于金融枢纽经济典范。新时期,枢纽型经济的使命是利用交通枢纽、物流枢纽的便捷链接金融、农业、科技、文化、旅游、商业、贸易等其他行业,打造“枢纽+”经济。比如,商丘的城市名片是“三商之源,华商之都”、“华商之源、通达商丘”,那么,怎样让商丘的城市名片为世人熟知?我们认为除了利用商丘的枢纽经济便利之外,还需要注意人的流动性对于城市印象的传播,这里就是“枢纽+旅游”的概念,除了有物理的枢纽空间,还要有基于物理枢纽便利对于文旅资源的深度挖掘,通过与其他行业深度融合,枢纽经济才实至名归。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9644.html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96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