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爱心援助定点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yc/180415/6169140.html
                            

“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在夏邑县杨集镇单沟村,许多村民都知道这个“礼让邻居”的故事,而这个故事的讲述者,就是夏邑县人民法院驻村第一书记冉学杰和他的队友们。从驻村那一天起,夏邑县法院驻村队员利用这个故事,调解了一起又一起发生在村民之间的纠纷。

“大不了去打官司,打官司我奉陪到底。”

单沟村李姓与王姓互为邻居,常年因宅基地边界发生纠纷,老宅基地没有证,也没有其他村民愿意作证,双方纠纷一直没有解决,村委也不好“决断”,李姓家多次到村委、乡政府反映,王姓侵占了他家的宅基地,并种菜。驻村第一书记冉学杰经过调查,得知争议的土地就是位于两家之间的东西宽20厘米,南北长18米的土地。在第一次组织双方调解时,双方据理力争、互不相让,李姓坚决要求收回这宽20厘米的土地。王姓坚称“如果他能拿出证据,就给他,否则,没门。”离开村委会时扬言,“大不了去打官司,打官司我奉陪到底。”

“咱们能不能换个角度处理这件事情?”第二次组织调解时,冉学杰根据调查,决定换一个思路。在进一步调查中得知,两家虽然不是一个姓氏,但是在上辈时,关系亲密,两家互敬互谅,和睦相处,逢年过节时互有来往。冉学杰一说出老辈的“和睦相处”,气氛一下子缓和下来,冉学杰趁热打铁,指出“曰为和,不纷争,和为贵,和则兴”的道理,“如果你们双方都拿不出证据,就要本着互谅互让的原则处理,按争议的20厘米中间定界。”双方接受这个调解方案,当场签订协议。

解决了纠缠在李姓与王姓两家多年的宅基地纠纷,村委干部和村民直夸冉学杰处理纠纷“有一套”。

“我的地盘我做主”

在帮扶村工作的六年间,法院驻村工作队员始终不忘担当和初心,以法院干警的身份向村民普法,并邀请所在地人民法庭到村里巡回开庭,以发生在身边的案例,教育村民懂法守法用法。

村民郑姓与邻居张姓系邻居,年8月中旬,张姓在自己家土地上挖坑塘,用来养鱼栽藕,坑塘距离郑姓的房屋1.5米,郑姓认为坑塘影响到房屋安全,经过邻居调解,双方无和解意愿,而且矛盾又进一步激化,驻村工作队了解情况后,对张姓私自挖坑起土,给村民房屋造成的后果进行了批评。张姓一开始并不以为意,认为我的宅基地我有权使用,其他人员无权干涉。

冉学杰多次登门找张姓,释法明理,甚至让他“将心比心”。“如果对方挖坑塘,距离你的房屋仅有1.5米的距离,你是不是也能接受。”最终,张姓接受了冉学杰提出的调解意见,填平郑姓房屋以外的2米深坑,并保证郑姓房屋的安全。

“发生在村民之间的大事小事都是事,处理好了,就都不是事;处理不好,就会小事变成大事,民事还会激化成刑事,一定要把纠纷第一时间消灭在萌芽状态。”冉学杰告诉笔者。

从年以来,法院驻单沟村工作队一直坚持走村入户访民情,成功化解了多起纠纷,群众真切感受到了基层治理带来的新变化,多年来无信访案件,年6月,单沟村被中共商丘市委评为先进基层党支部。

枫桥式法庭创建活动开展以来,驻村工作队依托人民法庭,以村规民约促民事民议民决,积极践行“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化解在一线”的原则,把调解作为解决矛盾纠纷的主要选择,谱写了平安幸福美好单沟村建设的新篇章。

原标题:《“我为群众办实事示范法院”创建

礼让文化+法律政策夏邑法院驻帮扶村的治理之道》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40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