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不仅仅是一组数字,更是一张“实力榜”,年——
永城市生产总值达到亿元,虞城、夏邑、睢阳区突破亿元,柘城、民权、梁园区、睢县超过亿元。我市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超10亿元的县(市、区)由年的1个增加到10个。
这组数字,印证了我市县域经济持续跨越发展的良好态势。多年来,我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县域治理“把强县和富民统一起来,把改革和发展结合起来,把城镇和乡村贯通起来”要求,把发展县域经济作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大举措,制定实施一系列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苦干实干,创新发展,为谱写中原更加出彩商丘绚丽篇章提供了不竭动力。
强县和富民高度统一
今年春天,是虞城县稍岗镇产业发展的春天。随着几个投资规模超10亿元的项目集中奠基,如今,稍岗镇已落地投资规模亿元以上项目20个。
亿元以上项目扎推,稍岗镇绝对是产业发展的明星乡镇,而稍岗镇最耀眼的明星当属冯庄村。这个仅有余人的豫东小村,现有家民营企业、30多家电商、4家物流公司。5年前,该村部分村民开始创新,现在,从钢带到成品,都自主研发生产,卷尺生产占全国40%以上,“冯庄制造”慢慢成为“中国制造”。
稍岗镇是虞城县县域经济发展的典范。5年来,虞城县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县域经济发展全局,通过以大产业拉动小车间、以小车间培育大产业,形成了钢卷尺、防雨用具制造等产业集群。仅钢卷尺加工一项,就带动超10万人就业。
虞城的近邻夏邑,正在和虞城在高质量发展的路上你追我赶的赛跑。走进夏邑县产业集聚区,你会看到,杰瑞服饰千台德国全自动横织机飞针走线、赛琪体育9条全自动服装悬挂式生产线行如流水、恒天永安新织造百万锭现代化智能纺纱车间纱盘旋转如飞……这无不印证着夏邑产业发展的迭代升级。
当然,随着河南省第一个也是目前唯一一个县级海关办事机构——商丘海关驻民权办事处挂牌成立,“中国冷谷”民权县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已连续五年实现了超全国、全省、全市“三超”目标;睢县,制鞋及鞋材配套企业从年的59家发展到年的家,年产能从万双发展到3亿双,“中原鞋都”正向“中国鞋都”阔步迈进;永城市将多家面粉企业整合为河南汇丰等“五家大型面粉集团”,被中国食品工业协会授予全国唯一的“中国面粉城”;还有柘城县金刚石产业、宁陵县崛起成新“肥都”……10个县(市、区)把强县和富民统一起来,发展自己的特色产业,形成了错位发展、竞相发展的良好格局,全市县域经济综合实力和竞争力在你追我赶的发展中大幅提升。
产业旺,就业稳,收入增。年,我市18项经济指标位居全省前列,农村居民和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均居全省第1位,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两万元大关。
改革和发展统筹结合
作为河南东引西进的桥头堡,商丘在着力建设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市方面成绩炫目:国电集团、国机集团、中建材集团、华润集团、恒天集团、北汽福田等一批“国字头”大项目、好项目先后落地商丘。
多年来,为加快推进产业集聚区产业升级,我市制定实施了重点项目联审联批周例会、城市重点项目建设周例会等制度,市县联动推动重点项目加快落地,同时,制定实施了13条重点产业链工作专案,推动产业向更高水平、更高层次、更高质量迈进。年,全市产业集聚区实现主营业务收入亿元,对县域经济贡献率达到90%以上,食品、先进装备制造、纺织服装制鞋3个产业集群产值达到0亿元以上,制冷、超硬材料等10个产业产值超百亿元。
如何把县域发展潜力转化为发展优势?立足市情,只有在做精农业、做强工业的同时,全面做大服务业,才能更好地提升产业竞争力。事实就是如此。年,全市服务业“两区”亿元以上项目达个,实际完成投资亿元。更为可喜的是,全市10个服务业“两区”全部晋星,四星级服务业业“两区”达到3个,占全省总数的七分之三。
发展,需要软环境“加持”,而软环境的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放管服”改革成效。年至今,我市先后多次精简市级行政审批事项,由项减少到不足项,市级行政职权由项精简至0多项。
我市还在全省率先制定实施《商丘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推出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标准化体系及“最多跑一次”事项清单,企业开办实现“一日办结”。
为提升服务水平,各县(市、区)相继推出了“挂牌服务制”“项目督办制”“帮办制”“领办制”“代办制”“一站式办结制”等“保姆式”服务机制,并且全部实施服务企业“零距离”、生产经营“零干扰”、行政审批“零障碍”、破坏环境“零容忍”的政策保障机制。一系列的改革举措,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澎湃动能。
城镇和乡村融合贯通
天元湖里一池葱翠,村道两旁竹林掩映,仲春时节的虞城县城郊乡郭土楼村,是如此清新幽雅,宛如一幅生态画卷。
和郭土楼村遥相呼应的还有以书画闻名的艺术村——睢县白庙乡土楼村。这里户户有墨香、处处有风景,一砖一瓦皆文化、一街一巷各不同,何况,这里居住的还有从城市来的文化大咖,说不定,三五步内,您就会碰到一位“国字头”的书画家。
这两个村,都是在废坑塘、废瓦屋、破院落的基础上改造而成,它们都是因生态而美、文化而兴。其实,它们都是商丘市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不断增加群众“绿色福利”的发展成果。
多年来,我市以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为着力点,加快推动城镇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城镇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城镇现代文明向农村辐射,推进城乡规划布局一体化、城乡产业分工一体化、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形成城乡互动、良性循环、互促共进、相得益彰的发展格局。
既要乡村美,更需农业丰,城乡一体化发展,核心和关键就是实现产业兴旺。近年来,我市紧紧围绕打造现代农业强市目标,划定万亩粮食生产功能区和万亩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努力打造有特色的“豫东粮仓”。年,全市粮食总产量达到.38亿斤,比“十二五”末的年增加了9.93亿斤,实现了“十七连丰”。
加快推进高效种养业和绿色食品业转型升级,做深做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是全面提升农民获得感的关键举措。如今,全市建成运营个益农信息社,发展农业电商余家,全市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超过2.5万家。
作为产粮大市,我市持续推进粮食经济转型发展,培育一大批骨干龙头企业快速成长。如今,全市已发展农产品加工企业个,其中规模以上企业家、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家。
县域经济是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坚强柱石。柱石强,百业兴旺;县域富,民心安乐。如今,充满活力、具有无穷发展潜力的县域经济正在有力助推商丘的整体崛起。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84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