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8日,是第个国际劳动妇女节。记者走进夏邑县采访巾帼创新创业典型。每到一处,巧媳妇们脸上洋溢着青春笑容,对县妇联赞不绝口:“妇联就是俺的‘娘家’,有啥困难她们帮俺解决,有啥心里话也想向她们倾诉,妇联就是我们创业圆梦的港湾!”
在北岭镇马庄村,今年37岁的千欢悦手工艺品厂厂长马红娜介绍说,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手工艺品作为家庭装饰、礼物,市场广阔。她的加工厂在县妇联的指导下,成为“巧媳妇工程”就业基地,安排了余名农村妇女就业,70余户贫困户在这里脱贫致富。
李集镇李中村46岁的司小梅在全县实施“巧媳妇工程”中,创办了美田种植家庭农场。眼下,建成标准化蔬菜种植基地亩,辐射带动周边种植亩,年产蔬菜吨,总产值0多万元,带动贫困户16户、贫困人口30余人常年在种植基地就业,成为远近有名的脱贫致富带头人,她也被评为年度全县“三八红旗手”。
在夏邑像马红娜、司小梅这样的妇女脱贫致富带头人数不胜数。她们用实力实干顶起了半边天。
如何让足不出户、围着锅台转的妇女成为干事创业的巧媳妇,真正顶起半边天?县妇联与时俱进,因地制宜在全县轰轰烈烈实施“巧媳妇工程”,想方设法鼓励支持引导女性建功立业。制定下发了《关于实施巧媳妇创业就业工程推动巾帼脱贫攻坚行动的意见》,以全县个重点贫困村为阵地,以贫困妇女持续增收为核心,促进妇女灵活就业。她们还依托已有的巾帼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女企业家协会会员单位及手工加工基地,充分发挥全县女能人的帮扶带富作用。
“十三五”期间,夏邑建立省级巧媳妇示范基地3个、市级34个、县级个。其中打火机加工48个,宫灯、旗穗、中国结等手工加工和手工编织55个,大棚蔬菜、蘑菇种植,家禽、家畜养殖个,农村淘宝合伙人电子商务个,加工示范企业6个,吸纳5万多名贫困留守妇女就业;依托扶贫车间建立巧媳妇工程示范点22个,采取“女能人+基地+专业合作社+贫困妇女”模式,争取财政、金融、扶贫等部门的政策支持,帮助余名贫困妇女在家门口实现了就业增收。
为增强贫困妇女自我“造血”功能,县妇联与人社、扶贫、农技等相关部门密切合作,提高贫困妇女在各类普惠性培训中的比例,保障贫困妇女平等享受教育培训。开展“搭建供需平台促进转移就业”为主题的“春风送岗位”活动,每年发放宣传资料近3万份,提供咨询服务余人次;持续开展妇女创业小额担保贷款工作,发放妇女创业小额贷款万元,扶持名妇女创业,带动吸纳贫困妇女就业;与县农广校等部门开展养殖、种植、加工等各类实用技能培训期1万余人。其中,培训女性新型职业农民人,拓宽了贫困妇女致富增收的渠道;支持雪绒花家政技能培训学校入乡、入村开展月嫂、保姆、育婴师、营养师、老年护理等各类培训班87期多人,上岗率达%。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58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