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河南商丘夏邑县人民政府新闻办发布通报称,经检测,企业现场内外排放数据均不超标,确有刺鼻性气味,环保执法部门已依法要求四家涉事企业停产整顿。

作为对此前引起热议的“学生流鼻血”事件的回应,当地政府直面问题的勇气与做法值得肯定。群众事无小事,是否在日常工作中认真倾听民意、能否在众声喧哗时发出权威声音,考验着政府部门的定力与魄力。面对家长诉求与舆论热议,当地政府的这番回应还算及时,也体现了愿意解决问题的诚意。

不过,回应之外,我们还要注意更多细节。比如,通报中所说的“排放数据均不超标”与“确有刺鼻性气味”之间的关系如何解释?不超标是否可以与达标等同理解?流鼻血症状究竟和刺鼻性气味的相关度是多少?据报道,此前这四家涉事企业就曾因废气治理不到位等问题,被当地有关部门处罚过。那么,为何还是存在相似问题?整改是否真的到位?居民反映“总”能闻到刺鼻气味,为何没有立即引起当地重视?这其中是否存在监管缺位?诸如此类的问号都需要一一拉直。

事实上,近年来因企业疑似污染问题,影响周边居民尤其是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事件屡见不鲜。就在5月初,长沙市雨花区比亚迪工厂污染疑似导致多名儿童流鼻血的新闻才登上过热搜榜。频频出现的“学生流鼻血”事件扣问着各地环境监管与执法部门的工作实效,也给当地政府在处理经济发展与生活环境相关问题时提了个醒:让孩子们都生活在良好的生态环境之中,这也是中国梦中很重要的内容。

说到底,一份官方回应只是一个开始。期待“学生流鼻血”事件的进一步调查结果,也期待疑问一个个解开、行动一步步落实。这是当地政府直面问题、解决问题、避免再次发生相似问题的应有姿态。(常书意)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19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