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有一位90多岁的老人,估计家人都乐开了花。如果兄弟姐妹五人年龄相加达到岁,是不是更少见?
商丘市夏邑县杨集镇袁楼村的袁美莲,今年岁,其他四位兄弟姐妹的年龄分别是97岁、94岁、90岁和86岁。
“5个家庭有多口人。”老三袁增光的孩子袁超华说,老人们年龄大,身体却不差。
老人们的饮食有没有特殊之处?袁超华说,5位老人在饮食上都没有忌讳,“他们的生活作息都很规律。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不吸烟、不喝酒、不赌博。”
袁超华认为,老人们这么长寿,还是由他们的性格决定的,“几位老人都特别容易相处,几乎没和儿孙们发生过矛盾,有什么事情都是商量着来。后辈对他们也都很孝顺。”
商丘市宁陵县程楼乡姜王庄村的孙广荣老人远近闻名。老人出名是因为她已经岁高龄了,而且身体康健。老人长寿的秘诀则是:乐观开朗、多活动、少吃荤。
出生于年2月的孙广荣老人经历坎坷,19岁结婚后,先后生下两个女儿和一个儿子。儿子5岁时,丈夫便与世长辞。为把儿女抚养成人,老人逃过荒、要过饭,还当过佣人。
近日,记者见到老人时,她正在家中做家务。尽管已经是岁高龄,但老人依旧精神矍铄,还能帮忙照顾后辈。
老人笑呵呵地说,至今她的牙口仍然很好,“就是耳朵有点聋,腿有时候会疼,其他没啥大毛病”。
如今,孙广荣老人是一个四世同堂之家的最年长者,让她开心的是,后辈们对她都很孝顺。
孙广荣60岁的儿媳妇徐原荣说,婆婆长寿的秘诀有三条:一是乐观开朗。老人心胸宽广,从没和家人生过气,啥事都看得很开。二是多活动,老人热爱劳动,平时闲不住,年轻时一个人既要抚养子女,还要干农活,但从没喊过累。直到现在,老人还经常帮忙照看玄孙,农忙时还会在家做饭。三是老人平时吃素多,吃荤少,一天三餐饭量均匀,从无挑食和贪食现象。
商丘市民权县现有百岁以上的老人95名,岁的杨王氏就是其中的一位。听闻我们的到来,老人慌忙上前迎接。她虽然满脸皱纹,弯腰驼背,但神清气爽,精神矍铄;她虽然听力不是太好,但不妨碍交流。
说起以前困难的生活,老人至今记忆犹新。“以前带着孩子忍饥受饿的,过那日子跟现在没法比,现在的日子多好啊,看看现在铺的、盖的、穿的比那时候好多了,俺还想再活一百年嘞!”老人杨王氏一边说一边拉着记者的手让座。
老人有四个女儿一个儿子,儿子的病逝,对老人打击比较大,随后她的两个女儿也去世了。现在五世同堂的杨王氏老人一直和74岁的儿媳生活在一起,据儿媳杨张氏讲,老人爱说话,爱干活,吃饭从不挑食,身体硬朗。就在前两天,老人自己上厕所的时候不小心摔倒了,自己起来后拍拍身上的泥土又哼着小曲在院子里散起了步。
梳头是老人每天必须要做的事情,老人家的儿媳告诉记者,之前她婆婆的头发就和自己的一样,全是白的,就从去年开始,老人的后脑勺长出很多黑头发,现在从远处看是一头灰发。相处了那么多年,儿媳对婆婆的生活习惯了如指掌。谈到长寿秘诀,儿媳说,老人每天早睡早起,一日三餐饮食以素食为主,粗粮、细粮都吃,从不忌口。
在儿媳的眼中,老人是位勤快、节约、爽朗、宽容的人,自从她嫁到家里后,从没有和婆婆发生过争执,现在的她们像母女一样。
虽然年事已高,但杨王氏还经常走亲访友,从不与人争执,还爱与街坊邻居拉家常。
老人的侄媳妇马秀珍说:“她平时也出来转转,年纪大了,爱跟人说话,坐在门口,见人过来都打招呼,叫人家坐到她身边,给她说说话。”
老人的长寿当然离不了多年来儿媳的陪伴和照顾,儿媳的孝心也感动着身边的每一个人。
“俺村里数她年龄最大,她儿媳妇照顾得好,伺候得周道。”杨卓武村村委会主任申彦升告诉记者
为何地处平原地区的商丘会出现那么多长寿老人呢?
据史书记载,商丘自古就是长江以北的第一个长寿乡,在历史上就是著名的长寿区,出现过众多长寿老人,特别是唐朝(例如:边塞诗人高适)、宋朝(例如:宰相杜衍)不少文人墨客以及京官告老不还乡,退休不回家,来商丘安度晚年。北宋名画《睢阳五老图》描绘了北宋时期商丘长寿老人的故事,商丘为人们探秘平原地区长寿之道提供了良好的去处。
商丘市所辖的夏邑县、永城市、宁陵县、民权县、睢县相继荣获中国长寿之乡的荣誉,其中夏邑县为全国十大长寿乡之一。截至年底,夏邑县仅90岁以上的老人就多达3千人。截至年底,商丘地区的人均寿命高于全国人均寿命三到四岁,80岁以上老人人,百岁以上的老人近1千人。此外,目前还没有评选为中国长寿之乡的柘城、虞城两县也有不少长寿村。从环境层面上说,商丘的水土、气候适宜,民风淳厚,具备长寿的要素。
商丘地图截至年底,商丘市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取水水质达标率连续11年为%。年,商丘市实施林业生态提升工程,完成造林25万亩。截至年,商丘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40%,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5%,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8平方米,建成了林城相依、林茂粮丰、城乡绿化一体、具有平原农区特色的森林城市,被国家林业局授予“国家森林城市”称号。
商丘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40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