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军连医术怎么样 https://wapjbk.39.net/yiyuanfengcai/ys_bjzkbdfyy/793/

以往每年的清明时节,商丘市虞城县郑集乡一处烈士陵园就会迎来四面八方的祭拜者。他们当中有工人,农民等,最多的是中小学生。他们手持白花,缅怀先烈,回顾历史,接受心灵的洗礼。

今年,因为疫情的原因,一些大型的祭奠活动没有进行。趁一个闲暇,小编去那里探望一个常年在那里“守陵”的看护人。

郑集乡烈士陵园位于虞城县东,郑集乡中心小学东侧,邢庄村前。始建于解放初期,是为纪念在张公店战斗中牺牲的解放军烈士而建。张公店战斗发生在年,11月6日至8日,中原野战军和华东野战军的三个纵队在虞城县郑集乡张公店(时属夏邑县)一带歼灭国民党第四绥靖区55军师余人,活捉该师师长米文和,拉开了淮海战役的序幕。张公店战斗因之被誉为“淮海战役第一枪。”

张公店在地图上的位置烈士陵园门口

陵园大门两侧是大片的油菜花海,遍地金黄,灿如云霞,清香阵阵,沁人心脾。新修的门楼,重檐翘脊,绿楣红瓦,庄严大气,门匾上书四个大字“烈士陵园”,两侧门柱上镌刻一副对联:缅怀革命先烈,发扬光荣传统。走进大门,迎面是三间陈列室,室内陈列着部分当年的武器装备及图片资料。

陈列馆

穿过陈列室中间的甬道,就进入到了陵园的中心区域——烈士墓园区。放眼望去,但见苍松翠柏蓊蓊郁郁,傲然挺立,静静守护着50余名英烈的水泥坟茔,坟茔排列整齐有序,坟前杂草不生,坟上尘土不染。

烈士陵墓

陵园的前院内静悄悄的,只有鸟儿在在枝头鸣叫,鲜花盛开,苗木苍翠,就像一个干净整洁的农家小院。陈列室最东面的一间房间内没有人,最显眼的是一张床,上面铺着破旧但整洁的被褥,床头摆着桌子、凳子和脸盆。墙角里堆放着几把铁锹、撅头等等农具,墙四周挂满了张公店战斗的图片资料……

守墓的王海臣老人

后院里,只见一位老者正在擦拭刻有烈士姓名的石碑。

老人叫王海臣,今年已77岁,老家就在陵园的东面的郭楼村,是县林业局的退休干部。据他讲,张公店战斗发生时他才5、6岁,却亲身经历了那个事件。“那时候,解放军有一个排在我家吃饭,都是十七八岁的壮小伙,早上出发时排着整齐的队伍,一个个精神抖擞,晚上吃饭时就回来俩。““后来,俺父亲用架子车拉尸体,我就在后面跟着,那人死的呦,一堆一堆,真跟谷个子似的,坑里、壕里、水井里,到处都是…”老先生回忆这些,眼圈不禁有些发红。老先生又讲,年的时候,他十八岁,父亲把他送进了部队。“我在天津当的兵,属京区保卫部队,毛主席接见红卫兵的时候,我和战友负责保卫任务,我就站在最前排,当时,我跟毛主席离得是那么近啊,好像一伸手就能够着…”谈起这些,老先生一脸幸福和自豪。

部队转业后,老先生被分配到大队农机站,后历经几个部门,最后在县林业局退休。

“你都恁大年纪了,不在家好好享清福,咋想起干这个啦?”我把最大的疑问提了出来。“说起这个话就长了,俺家祖坟就在这园里,这些烈士其实是埋在俺家老坟里,早些年我来上坟就经常照顾这些烈士墓,现在好了,这陵园一重修,我就正式成了看门的了”。

“我现在退休金一月两千多,也花不完,要不是这些牺牲的解放军,要不是国家,哪有这?人不能忘本。”

“我看你屋里有床,有铺盖,晚上还住这里啊?”我又问。

“我家离着近,吃了饭,没啥事,我一摸悠就到这里来了,溜溜看看,扫扫地啦,剪剪花啦,刮刮草啦,洗洗擦擦,累了就在床上眯一会…”

“你把这当家了,老伴孩子不反对?”

“当成家了,一天不来心里就不放心,不自在。经常有人来这里参观,我还得给他们讲解呢,你看,好多版面还是我亲手做的呢,再说我还怕不懂事的小孩子进来捣蛋。我年纪大了,家里人也不指望我干啥农活,我也不打牌,也没其他爱好,只有到这里拾掇拾掇心里才踏实,我心里,啥时候一想起那些年轻的兵娃子,就难过,没有他们,哪有我们的今天。我住这里也就当看管祖坟了…”。

走出陵园,看着村里林立的楼房,我不禁感慨万分,幸福的人们啊,不要忘记这里还有一座静静的陵园,还有一位默默无闻的守陵人。

致敬!那些为国捐躯的先烈们!

致敬!无怨无悔的王海臣老先生!

致敬!我们伟大的祖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54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