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里的应急排长带领民兵,帮助群众抢收泡在地里的玉米,他们没日没夜地排除田间积水,结对帮扶,把积水放出去,把玉米收回家,为村民解决了难题。”近日,夏邑县罗庄镇何三楼村村民蒋传敏说。
“今年年初以来,罗庄镇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深入实施乡村产业振兴、人居环境改善、社会治理提升、外创人才回归‘四大工程’,狠抓产业、培育人才、建强组织、改善环境,把乡村振兴战略落到实处。”罗庄镇党委书记韩新峰信心满满。
结合镇情推进创新创业
金秋时节,号角吹响。罗庄镇新一届党委通过政策激励,示范引导,红高粱产业呈现高质量发展态势,红高粱种植、流通、加工如三驾马车拉动罗庄经济快速发展。如今,已发展红高粱种植合作社20余家,形成孙王庄、何寨、刘菜园、李营、李楼等红高粱种植示范村11个。
该镇紧紧围绕“奋勇争先、更加出彩”的目标,把全镇思想统一起来,精神振奋起来,潜能挖掘起来,强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持续打造经济发展新引擎,实现直道冲刺、弯道超车、换道领跑。通过营造环境,让返乡人员想创业;配套政策,让返乡人员敢创业;典型引路,让返乡人员争创业,支持建设莱比客食品、旭达塑胶、永昶铸件等一批创新创业基础较好、特色鲜明、具有示范带动能力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中型养殖场和规模以上企业,成功举办“夏邑县农民丰收节”,在会上作出“你来返乡创业,我来服务一切”的承诺。
创新措施推动产业振兴
“市第六次党代会召开后,李楼村进一步理清经济社会发展思路,振奋党员群众精神,强化工作措施,用制度管人管事,用奖惩体现公平,各项工作有序开展。”该县人大代表、罗庄镇李楼村党支部书记司俊明说,“我们招引红高粱种植大户,统一转包给合作社,进一步壮大种植规模,叫响‘中国红高粱之乡’品牌。”
“按照合作社的发展计划,在去年的基础上,在镇政府的支持下,再租赁群众土地亩种植红高粱,进一步扩大规模,在自己致富的基础上带动群众共同走上致富路。”该镇红高粱种植大户苗国企说。
罗庄镇党委研究出台《关于红高粱高质量发展的意见》,选择在公路两侧进行示范带动,培育造就一批懂种植、会经营、富群众的红高粱种植队伍,建设沿公路两侧的红高粱观光园,打造高效、绿色、生态的景观廊道。该镇人大主席伊乾坤说,“我们的产业发展模式‘红高粱映红致富门’写入夏邑县党代会报告,我们决心把这项富民产业规划好、发展好、宣传好。”
明确任务推进民生实事
扎实推进“一带、二区、三园、四路、五点”工程,“一带”即建设辛集大道经济带,打造前店后厂、活力四射的商贸经济带;“两区”即罗庄生态宜居镇区和辛集新村,完善罗庄文化广场,建成国储林公园,提升宜居功能;发挥流通优势,打造商贸特色,把辛集打造成美丽新村。“三园”即依托孙王庄酿酒基地,形成亩红高粱观光园;依托徐瓦房脱贫车间组团,建设乡村振兴产业园;依托永裕家庭农场,打造高效农业采摘园。“四路”即建成罗庄至业庙、会亭、济阳、马头公路生态廊道。“五点”即健全保障体系,提升群众幸福感;推进广场舞,提升群众获得感;开展衔接攻坚,提高群众认同感;开展环境整治,提升群众自然感;开展社会治理,增强群众安全感。
办好民生实事,巩固脱贫成果,实现持续脱贫;完善国储林文化广场;建成医养结合养老院;组装5公里“双创”孵化园;实施知青文化广场保护性开发;创成省级卫生镇;建立路长制,实施东皋至罗庄公路改造工程;东沙河清淤河道景观升级改造;饮水安全提升工程。
“罗庄镇红高粱种植面积近1万亩,我们将提升红高粱现代农业园,创建红高粱产业强镇,在产业规划、资金融入、技术服务、组织管理、利益联结等方面创新突破,通过项目带动、创新推动、政策驱动,打造产业振兴升级版。”包镇县领导贺光勤自信地说。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30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