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王平河南报业全媒体记者刘梦珂通讯员王高超
夏邑县会亭镇因打火机而闻名。每天,有万只打火机从这里走向全国,甚至飞往日本、俄罗斯、朝鲜、新加坡……
年,该镇打火机实现产值25亿元,照亮了当地群众的“致富之路”,成为该镇乃至夏邑县名副其实的支柱产业。
6月19日,记者来到会亭镇。走进夏邑县华丰塑胶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5台新引进的打火机自动验火设备正在运转中。
“这50件打火机是销往俄罗斯的,必须经过自动验火设备检验后才能装柜出库。只有在产品出厂前控制好火苗,才不至于到俄罗斯市场上出现质量问题。”该公司总经理朱景杰告诉记者。
年,夏邑县第一家一次性打火机生产企业由会亭镇中心校以勤工俭学的形式从广东引进,点燃了该镇打火机发展的“星星之火”。
从小小的“校办工厂”、家庭式作坊到现在的标准化工厂、自营出口企业,由单纯的来料组装到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会亭镇打火机产业迅速发展,已成为“中国产业集群品牌50强”“中国打火机生产基地”。
如今,该镇打火机企业注册商标已有90多个,打火机年产量达50亿只,其中40%出口,一次性塑壳打火机更是占全国60%的市场份额。会亭镇已成长为全国最大的一次性塑壳打火机生产基地。
“我们还生产配件,发展了物流配送等相关产业,已形成一个完善的产业链条。全镇具备自主研发能力的企业就有35家。”说到打火机产业,该镇党委书记韩庆领如数家珍。
为适应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年以来,当地政府积极引导全镇72家规模型打火机组装企业累计投资3.2亿元,新上自动化、智能化生产线条,打火机生产实现了“充气调火智能化,机头组装自动化,贴画印刷流程化,插板装箱规范化,产品追溯源头化”。
打火机产业成为脱贫攻坚的有力支撑。该镇现有打火机生产企业等各类企业多家,吸纳就业2万余人。通过推广入厂包务工、岗位包安置、技能包培训、收入保底数“三包一保”保姆式打火机产业扶贫模式,实现“当年就业,当年脱贫,一人就业,全家脱贫”的目标,打火机产业的富民效应越来越明显。
常峰是会亭镇丁庄村贫困人员,三级智力残疾。他在年以前就业无门,只能靠低保维持生活。现在,他在附近的新达打火机有限公司上班,每个月可以领到元工资。
“以前想都不敢想,俺这个儿子还能打工挣钱。”常峰的母亲开心地说。
编辑:刘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29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