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任何一场战争除了要具备天时地利人和等因素,顺手好使的武器往往也是取得战斗胜利的关键。例如,抗美援朝中的上甘岭战役,24门喀秋莎火箭炮一轮齐射后,美韩联军的工事和兵员当即被摧毁殆尽,此役中敌我伤亡比例2.3:1,而70%的美韩联军是由志愿军的喀秋莎火箭炮杀伤造成的。由此可见,武器在战争中的突出地位。
然而,在抗日战争年代,由于日寇的封锁和扫荡以及蒋介石消极抗日对友军的封杀,八路军和新四军的军需补给非常困难,缺衣少穿都是问题,更别奢谈先进的武器了。
但穷日子有穷日子的过法,尽管我军时局维艰,可在提升部队战斗力方面,新四军广大指战员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了一系列罕有的武器奇迹,这其中就包括失传已久威震敌胆的“雪枫刀”。
名战士命丧敌手,彭雪枫痛定思痛年1月6日,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爆发。奉行“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蒋介石集团以8万余人的兵力,对奉命北上抗日的新四军余人突然发起了袭击,致使新四军大部壮烈牺牲,仅有余人在分散突围中逃出生天。
惨案发生后,周恩来用“千古奇冤,江南一叶;同室操戈,相煎何急?”寥寥数字的题词,对国民党反动派的无耻行径进行了强烈声讨,同时,我党还通过新华社等舆论咽喉刊文揭露国民党顽固派的丑陋嘴脸,以座谈会、个别谈话和散发传单等方式积极向社会各界人士,公布了皖南事变的真相,撕开了蒋介石集团的虚伪面具。
共产党人的正义立场得到社会上的民主党派、各界人士的强力支持,他们纷纷走上街头,强烈谴责国民党的反动行径,大声疾呼“反对分裂,共同抗日”“枪口一致对外”的口号。另一方面,蒋介石集团不得人心的反动行径与世界反法西斯形势格格不入,引起了苏联、美国、英国等同盟国的极大不满,他们要求蒋介石坐到谈判桌前与共产党一道勠力同心共同抗日。
国民党反动派的无耻行径遭到了国际国内舆论力量的强力反弹,蒋介石不得不暂时收敛明目张胆的反共态度,转而寻求取得共产党人的谅解。
而为了有效回击国民党顽固派防范于未然,就在“皖南事变”后不久,八路军第四纵队改编为新四军第四师在豫皖边区展开对敌斗争,力图从军事斗争上以“皖南事变”为鉴,以提防蒋介石集团的突然袭击。
事情的发展恰如我党所料。蒋介石集团在“皖南事变”中惺惺作态,假意表示“以后再亦决无剿共的军事”,只不过是迫于国内国军舆论的压力,暂时作出的虚伪让步,一俟舆论的风头过去,反共浪潮必将再度掀起。
年4月,国民党第三清剿区司令汤恩伯指挥第31集团军所属9个师14万兵力,大举进攻淮北津浦路西新四军四师彭雪枫部,并以青海马步芳骑八师为打头先锋,妄图一举拔除活跃于豫皖边区的我党抗日武装力量。
马家军是近代民国以来活跃于河西走廊一线的回族军阀武装,这个浸透着浓厚封建家族式的政治武装集团里,奉行着子承父业,兄终弟及的传统,加之兵源几乎都是清一色的本地人,自小马术娴熟,枪法精准,劈砍刺杀搏击术样样精湛,因此,反动至极、凶残成性的马家军在大西北盘踞长达数十年的时间里,凭借着极其强悍的战斗力,欺男霸女、烧杀抢掠、无恶不作。蒋介石为了拉拢马家军对抗共产党武装力量,授予他们的匪首马步芳陆军中将加上将衔,并委任其为中华民国国民政府西北军政长官公署长官。
在土地革命战争年代,马家军就曾与红军多次交手,不仅欠下了无数红军战士的累累血债,而且还让西征军打通国际通道的革命任务功亏一篑,严重阻碍了中国革命的进程,对于这样一支反动到骨子里的旧式军阀部队,全体指战员满怀咬牙切齿的痛恨。
然而,此次敌军来势汹汹,国民党反动派军队以7倍于己的兵力,向新四军第四师控制的皖东、豫北的大片土地杀奔而来。皖东、豫北原本是国民党汤恩伯守土抗日的责任防区,可当日寇发起豫南战役后,汤恩伯不思马革裹尸抗战到底,反而望见日本的旭日旗后吓得慌忙远遁丢下大片国土。彭雪枫见腐朽无能的国民党军队望风而逃,遂率新四军第四师进驻于此与日本人展开巧妙周旋。但由于新四军第四师在大片土地上兵力铺开得过于分散,因此,日军主力部队撤走后,汤恩伯突然杀个回马枪妄想从我军手中抢走他们原先不要的土地时,新四军第四师只好仓促应战。
面对国民党顽军突如其来的袭击,新四军第四师在彭雪枫的率领下拼死力战,并在安徽蒙城东南大小郭家店,经过一夜苦战痛歼国民党牛肖久部。正当人困马乏的新四军战士稍作休整之际,国民党马家军马彪的骑八师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挥舞着闪亮的马刀猛冲了过来,在马家军的一顿砍杀之下,骁勇善战的11旅32团战士只得临时依托村庄、坟墓和树林等地形殊死抵抗。
奈何骑兵对步兵自古以来就有着碾压性的优势,且不论敌人如何凶悍,光是迅疾如雷的马蹄声扬起的漫天烟尘,在气势上足以让人心生畏惧,更何况马家军还是一支训练有素极度凶残的西北匪军。因此,在马家军泯灭人性的疯狂砍杀之下,32团战士几乎牺牲殆尽,34团的一个主力营业在此战中也基本伤亡殆尽,连同抗大四分校名优秀学员,此役新四军名战士都牺牲在了马家军的屠刀之下。
在惨烈战斗中几度深陷重围的新四军第四师师长彭雪枫,望着不远处战士们惨遭马家军的屠戮,眼泪在眼眶里打转,心头忍不住滴血。要知道,牺牲的32团是红军的老二团,当年这支团过雪山、爬草地,一路走过了二万五千里长征,保留至今可谓是革命的火种和精华,不承想,他们没有牺牲在抗日守土的沙场之上,却阵亡在了国内反动势力的手中,又岂能不让人痛心疾首?
马家军骑八师与我军再添一笔血债,让彭雪枫下定了决心,一定要组建一支骑兵部队,将来在战场上为牺牲在马家军刀下的战士们报仇!
组建骑兵团,造出“雪枫刀”其实,对于组建骑兵部队彭雪枫一直有着自己的考虑。早在长征时期,红西路军西进的过程中就遭到了青海马步芳的围追堵截,广大红军官兵在历时半年的与敌斗争中,血染河西,损失惨重。“青马”来无影去无踪的骑兵和飘忽不定的迅捷行踪,留给了彭雪枫极深的印象,己方尚未与敌交战前,隆隆的骑兵以万马奔腾的气势奔腾而来,似有天崩地裂之感。仗尚未开打,骑兵的气势就已然压制住了步兵,甚至个别久经战阵的老兵也是两股战战。这些步兵所无法拥有的优点,都留给了彭雪枫深深的记忆。
而此次名走过二万五千里长征的革命老战士,由于没有骑兵的掩护,在马步芳的骑兵凶狠地反扑之下,只能靠腾挪躲闪,并借助有限的地利适当反击。可在迅疾如雷,居高临下的骑兵面前,步兵哪里是骑兵的对手,最后自然沦为了骑兵马刀下的活靶子。
况且豫皖边区地处淮北一线,地形平坦,水草丰沛,在茫茫的淮北平原,拥有一支高度机动灵活的骑兵部队无异于在战争中有了闪击敌军的资本。
新仇旧恨的一幕幕惨剧,加之淮北地区的平原地形,终于让彭雪枫痛定思痛,下定决心要搞出一支属于新四军的骑兵部队,哪怕困难再多也要非得把骑兵部队组建起来不可。
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就难了。当时新四军战士每人每天生活费用是2角淮北币,要彻底解决一支骑兵部队所需要的马匹、马刀、马具等物资,至少要拿出3万元淮北币(根据地货币)。也就是说,新四军第四师全体官兵要大半年不吃不喝才能凑得齐3万元淮北币。显然,如果仅凭省吃俭用根本无法组建起一支骑兵队伍。于是,在上级党组织的支持下和淮北区党委的帮助下,第四师终于凑齐了3万元淮北币。而后第四师又发动当地群众大量种植马料以解救军马的粮草问题。
待这些问题逐一解救完毕后,打造一把高质量的马刀就成为摆在彭雪枫面前的重要任务了。自骑兵诞生以来,马刀就是马背上战士的好伙伴,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一把好的马刀对于骑兵作战来说,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马刀的首要要素就是锋利,其次就是轻便好使。所谓“刀如雁翎,剑似秋霜”,即马刀的刀身必须具备一定的弧度和反刃,以此在冲刺劈砍中利用马匹带动的冲击力发挥出马刀的最大杀伤效能。
而在当时的世界上冷兵器当中,以苏联哥萨克骑兵的恰西克马刀、日本马刀、青海马家军马刀、东北军马刀较为出名,其中尤以哥萨克人的“恰西克马刀”更是闻名于世。为此,彭雪枫决定从战术、排兵步法上都参照苏联红军骑兵,打造一支红色哥萨克骑兵。马刀的样式设计方面自然也就以哥萨克马刀为主流成分了。
为打造一款锋利无比实用性能高的马刀,精通武术的彭雪枫并没有把眼光局限于单纯的对某款马刀的仿造上面,而是让大家把从战场上缴获的各类马刀集合在一起,取长补短,融汇众家之长,最终设计出了一款比日军马刀长5厘米,比“马家军”马刀长10厘米,刀背轻薄,刀身纤长,带有护手圈,轻便灵巧的马刀。当时由于这款马刀制作较少,没有大规模装备部队,而战士对此刀也是钟爱有加,因此,纷纷以彭雪枫的名字唤作“雪枫刀”。
“雪枫刀”由于在战斗中表现非常出色,一刀下去往往能将两个铜钱砍为四半,且能做到不卷刃,再加上“一寸长,一寸强”,寒光逼人的雪枫刀,在马匹巨大的动能冲击之下,往往一刀下去将敌军劈为两半,起到令敌人心惊胆寒巨大威慑力,因此,战士们非常喜欢这把刀,常常就连睡觉的时候,都把雪枫刀藏在枕头下面当宝一样爱护。
不仅在打磨马刀上彭雪枫费尽了心思,在骑兵的训练上,他也穷尽了各种手段。彭雪枫在组建骑兵时要求骑兵战士“上马要像蜢蚱一样敏捷,骑在马上要像磐石一样稳固,奔驰要像闪电一样神速”。为了达到这个实战效果,他特意请来了骑兵专家周纯麟。周纯麟此人非常不简单。他参加过长征,跟随过西路军西征,此后参加过苏联红军骑兵部队和受我党委派化名周玉龙到新疆军阀盛世才的骑兵队伍中担任过骑兵连长。因此,骑兵作战这一块,说他是顶级专家实在不为过。
在彭雪枫和周纯麟的齐力调教下,战士们很快熟练掌握了马上翻身、蹬里藏身、倒骑马、偏骑马、劈刀砍杀、超越障碍等都战斗格杀技能,新四军终于有了一支属于自己的骑兵部队。
雪枫刀出鞘,砍翻马家军所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没有拉到战场上去溜溜,焉知调教出来的骑兵战斗力几何?但不久以后,机会来了。
年,为了保卫洪泽湖区域夏收,早已厉兵秣马的新四军骑兵磨亮了马刀,只等着敌人送上门来。不久,日军骑兵第四旅团的某部像往常那样大大咧咧地向着洪泽湖地区横冲直撞,我军骑兵部队见敌寇闯入了包围圈,随即在彭雪枫的一声命令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向着日寇的骑兵猛冲了过去,顿时在一阵雪枫刀的翻飞之中,日寇的首级如雪片般地刷刷落地,多头日寇当即被砍成粉齑,80多头日伪军慑于明晃晃的雪枫刀吓得跪地求饶不战而降。
此役,我军如风卷残云,只用了区区10分钟不到,就干净利索地解决了多头日寇。雪枫刀也经此一役,威震天下,吓破敌胆。
此后骑兵部队在总指挥彭雪枫“敌进我进,插到后方和心脏地带去打击敌人”的指示下,我军又于同年11月份直插敌后,来了一次奇袭斩首,一举击毙日军小队长和翻译官等多人,“雪枫刀”由此大放异彩。
在抗日战场上,彭雪枫组建的骑兵团先后参加过大大小小数百次战斗,为打败日本侵略者立下了功勋,而日寇每每谈及雪枫刀总是闻风丧当望风而逃。
而雪枫刀真正迎来“复仇之战”的是年再次与马家军骑八师的凶猛对决。
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即将取得胜利,日寇在中国战场上已经强弩之末,而此时的蒋介石再次主动挑起军事摩擦,命令国民党军3个师、6个纵队及其他地方顽伪合流的武装2万余人,企图将新四军第四师消灭于永北薛家湖一带,实现他们重新统治豫皖苏地区的梦想。
面对敌人气势汹汹的进攻,遵照中央军委的指示和新四军军部的命令,新四军第3师7旅和第4师9旅之26团立即西调,增援津浦路以西第4师主力部队,同时,新四军第四师在彭雪枫的率领下,将战线平推至夫子山、吕楼、窑山集及保安山一线。
19日,国民党步骑余人向我夫子山、吕楼、窑山集及保安山等阵地猛攻,待顽军接近我前沿阵地时,我集中各种火力猛烈射击,连续打退顽军多次进攻。次日,马家军骑八师和国民党步兵在炮火的掩护下,向我军发起了疯狂地进攻,他们挥舞着马刀,口中哇哇乱叫,妄图从气势上首先压倒我方。但马家军的骑八师有个致命的缺点,即,他们虽然精通马上格杀功夫,但马背上用枪却是个弱项,通常打起仗来只会乌泱泱一阵猛冲。
可如今的新四军早已不是当年穿着草鞋爬雪山、过草地的那番窘况,而是装备了从战场上缴获的大量轻重机枪等先进武器的部队。见到骑八师潮水般向我军发起了疯狂的进攻,新四军战士也毫不客气,抬手就是无数梭子子弹招呼了过去,结果余人的国民党步骑军队转瞬间消灭过半,余部的多骑八师残匪,见形势不妙,立马调转马头疯狂逃窜。
此时,我军的一个骑兵团战士,手握雪枫刀,踏着卷起的烟尘,犹如神兵突降出现在了马家军骑八师面前。仇人见面,分外眼红,两军对垒,斧钺刀枪,一阵凶猛地劈砍下去,寒光凛冽的雪枫刀,在马家军骑八师的匪徒眼前一闪而过,顷刻间,多颗曾经沾满了我军战士鲜血的头颅全部被砍翻在地。
值得一提的是,伴随骑八师的全军覆没,新四军第四师的大仇终于得报,然而,彭雪枫却无法看到这个令人激动的场景了。因为在当年9月份,攻打夏邑县八里庄的战斗中,彭雪枫在战斗行将结束时,在前线不幸被一颗流弹击中心脏,永远地闭上了双目。
彭雪枫是我军在抗日战争年代牺牲的最高将领之一,在他短短只有十几年的革命生涯,他将所有的精力和智慧投入到了挽救民族危亡的重任当中,他的一生虽如流星般短暂,但却燃烧了自己照亮了中国革命的征途。“老兵不死只是逐渐凋零”,吾辈自当以此为榜样振兴中华,向彭雪枫将军致敬!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4752.html